第十七章_老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七章

第(2/3)页

分钟的时间,他就回来了,阴沉着脸,一声不吭,坐在炕沿上一个劲儿地抽烟。我很纳闷。他妈坐在炕头上,双手插在衣襟下,撅着嘴说:“她请一个吃饭,咱******不去。”他的妹妹却说:“去,那咋不去呢?不去,我姐该不乐意了。”我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我平静地说:“你去吧。”他没有吭声,他妈还是说:“不去,不去。”他妹妹还是说:“得去,得去。”

他还是去了。他姐家就在他家的屋后面。

他是不该去的,连他妈都说不该去。

这回去的时间很长,我就在他家的屋里等他。

他回来了,一进门就狠狠地瞪了我一眼,我看见他的脸色更加阴沉。我说:“吃完饭了?”他连声都没吱,却和他妈他妹妹说话。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也很不满。

后来,他终于对我发泄出来了,他姐说了很多坏话。挑拨了我俩的关系,他听了,也信了。他还露出了他家人没说好话,所以,他就对我不好。我也没怎么样,就是他们鸡蛋里挑骨头,无事生非,无中生有。

我不明白,他们家的人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不是个厉害之人,也不是个不说理的人,我是个老实厚道,心地善良的温顺女子,他们这样做,到底是为什么?

后来,我才逐渐地明白了,他们家的人是怕他和我一条心,怕他也听老婆的,怕他也怕老婆。因为他的大哥就是听老婆的也怕老婆,对他们家不亲不近,不孝不敬的。

既然如此,他就不能够上他家的圈套,他应该正确处理家庭矛盾和家庭关系。他不但不能正确地对待这一切,还听之任之,还同流合污,和我同床异梦,离心离德,繁衍了我们的家庭悲剧。

他为什么能这样?因为他从小就接受着他父母尤其是他父亲的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的教育,满脑子都是父父子子那一套,满脑子都是孝悌为先的意识。

我,当然不知道他是这么样的一个人!

一直到他归队那天,我们都没有快活。他也一直不和我亲近。和他的家倒是很热乎,尤其是和他的姐姐。我看见他从他姐姐的家里出来,他姐姐送出来,还给他拿一长条型塑料袋柿子。他和他姐姐缠缠绵绵的,不象是姐弟,倒象是要生离死别的夫妻。我和他是新婚即别的夫妻,他却对我冷冷淡淡的,我的心里很酸楚。但我也没说什么,说什么呀,不知该说些什么,说什么又有什么用处哪?他登上了车厢,向送别的人挥手,我不知道他和谁道别,我也不知道在他的眼里,道别的人中有没有我这个新婚妻子。我的心里很难过,不是由于他走了,不是由于新婚刚刚十几天就分别了,更不是由于我们的新婚燕尔如胶似漆的感情,而是由于他的无情,他的冷酷,他的蛮横我的婚姻的不幸。

他走了,没有给我留下温情和爱恋,留下的只是一片痛苦和悔恨。

我反思我的这段孽缘,还让它继续下去吗?

不幸的事又发生了,我怀孕了,就十几天!

我的肉身很痛苦,妊娠的反应很强烈,折磨着我的躯体,它也折磨着我的精神,更痛苦。

孩子啊,你来得不是时候,你也不是爱的结晶你却是生理现象的结果。

我来到了医院,说明了来意。那个女医生听了很惊讶:“为什么?”我只好说谎。她是不是怀疑我是未婚先育,我不知道,我也顾不了那么多。那时,还没有计划生育,更没有怀孕正常的去做流产,女医生很真诚地说道:“第一个就做流产,不好,我不能给你做。你年纪轻轻的可不要犯糊涂,你回去吧。”她就是不给我做,我只好作罢。

我想,我不能就这样拉倒,既然孩子得生下来,就看看他的父亲能否有所认识和改正错误,给他一个机会吧。

于是,我就是利用书信来往和他讲道理。开始的时候,他并末有所认识,后来,我又几次地开导劝说,也真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精诚所致,金石为开,他还真的认识到了,明白过来了,他写了很长很长的信,说的也很真诚实在,其中一段最为感人。

他在信中写道:“我从小的时候,我爸就教育我要孝敬老人,不能听媳妇的,更不能怕老婆。我从小就听爹妈的话,特别是听我爸的话,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所以,我爸就稀罕我,上哪都带着我。后来,我大哥结婚后,就听我大嫂的,也不孝敬父母,怕我大嫂,我大嫂让他咋地我大哥就咋地,我家里的人都不乐意,我的爹妈就更不乐意了。我十八岁就离开家,到外地工作,后来又当了兵。我一回家,家里人就和我说大哥大嫂的不是,我就对他们有了不好的印象。我就想,我一定要孝敬父母,决不能象我大哥那样。所以,在我们结婚前和结婚后,家里人说你的坏话,我都听之任之,认为他们都对,他们都好,你不对,你不好,你不通情达理。家里人还说你们家怎么怎么样,我就不和你亲近,对你发脾气,也不愿意去你家。给你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和不快。在我们的婚事上,我们家做的很不好,一点儿也不负责任,还净整些不好的事,我就不细说了。我姐在我们结婚那天,因为给孩子找小勺就大吵大闹,说是因为我们的婚事如何如何,她在找我一个人吃饭的时候,说你怎么怎么地,让我不能对你好,不能听你的话,更不能怕老婆……现在看来,我是错了,我不能正确地对待你和你家,更没有正确得对待我家的人,当然了,人都是父母生来父母养,理所当然地要孝敬父母,爱护兄弟姐妹,但是我做的太过分了,就是愚孝愚悌了。我也不能很好地处理家庭中的各种矛盾和关系,父母兄弟姐妹说的错话,做的错事儿,我都认为是对的,我也认为他们是亲生的父母或是一奶同胞的兄弟姐妹,对他们就是应该听从、顺从,不能有任何一点儿的反对。所以,说话、做事,我就都站在他们的立场上,甚至于替他们辩护,而把脾气发在你身上,总认为你好计较,你不对,你不好,你不贤惠。我就弄不清是非,看不准好人。所以,才使我们说话说不到一块儿,心想想不到一起。观点不同,立场不一样,那怎么能一条心呢?这主要说明我过去对待一些问题的看法,正确的和错误的,真的和假的,好的和坏的,没有一个清醒的头脑,不能用唯物主义去观察问题,而是盲目地服从,盲目地瞎说,对我家肯定缺乏斗争性,就是宁肯和自己的老婆搞不好也要和家里人搞好关系,因为他们都是自己的亲人,不能得罪他们。所有这些,都是多少年来家教给我留下的毒害。现在想起来,我的错误认识也太可怕了,在如今的世道上,在我的身上是万万不可毒害下去的。如果我继续下去的话,就会毁了你我之间的感情,就会葬送了我们一生的幸福。我真是太后悔了!你是无辜的,你是善良的,你是通情达理的,你也是温柔的。如今,我只好在信里向你说一声对不起,请你多多原谅我这个愚昧无知的丈夫吧。我以后决不会这样,请你放心好了。”

信的最后还说:“听说你怀孕了,我很高兴。但是你要多多注意身体,否则的话,我会担心的。”

他信中的这些话,叫谁看了都觉得是真诚的,也会使人感动的。他在信中对自己和其家人的错误认识是很到位的,有些话,事先都不曾料到他会说出来的,他不但能够说出来而且还说得毫无隐瞒,的的确确是真正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的人生观念和错误作法,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深感悔恨,也下了保证,保证今后不重蹈覆辙。

既然他有了如此深刻的认识和反悔,你还能不原谅他吗?俗话说的好,杀人不过头点地,何况还不到杀人那么严重的程度?

家里人也好言相劝,既然他认错了,也保证了,就不要追究了,就应该大度一些,重归于好,破镜重圆。

我还能说什么呢?一心一意地保护好腹中的胎儿,让他发育成熟,平安地降生,等待他父亲早日归来过好日子吧。

可是,后来的事实却令人大失所望,他忘了自己的认错,违背了自己的诺言,重蹈覆辙,一直到死都没有回到正道上来。但是,他的这封信,却在当时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它挽救了我们的婚姻并延续下来,也给了我莫大的幻想,点燃了希望之火,也成了我精神上的慰籍,不能使我忘怀。

由于怀孕的关系,我整日地处在妊娠反应的痛苦折磨之中,干什么都受到影响。但是学校还是让我当班主任老师,我也还是尽心尽力地工作,但是由于身体的状况不能不影响到工作。

那时的校外劳动还是很多的,什么支农什么修七五○大坝,什么校园劳动基地呀,总之是不少干活。学校经常安排一些校外的劳动。到校外劳动,我都去不了,多是学校安排别的老师临时代班。有时,学校没有安排别的老师代班,就由崔小林带领全班同学去劳动,他就象老师一样,分配任务,监督劳动。当然也有其他班干部的带头和协助。在劳动场地老师们开会了,崔小林就去参加会议,回来向同学们传达会议精神,安排劳动。可以说,学生们的自觉性还是很高的,当然了,有崔小林等班级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组织领导作用,我不去,学生们照常完成任务,这就成了全校出了名的模范班,这里面也说明了我把一个乱班改变成一个好班是付出了多少代价才换来的硕果啊!

自从我的那个他来了认错的信之后,我们就是正常的书信往来。

说了很多了,还没有交代他名字,他姓陈,叫忠孝,在家里排行老三(男孩中的排行)。他们兄弟姐妹共七个,他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一个妹妹,一个弟弟

陈忠孝的每一封信还是很长,糖的成分少了,讲究实际的成分多了,多是一些关心体贴的话。

陈忠孝的家对我的怀孕并不在意,也没有什么关心的表示,我也不在乎。你好了我就多去几趟,你不好我就少去几趟。我家的人对我的怀孕倒是相当的重视,他们对我照顾得无微不至,给我买好东西吃,增加营养,使胎儿能够很好地发育。

时光荏苒,转眼就是过了好几个月,到了一九七四年五月,就是孩子降生的月份。五月份,在我们东北地区是个好日子,一般的有红五月之称。这个月份,是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那儿的桃花、李花、杏花、丁香花等都开满了树枝,白的、粉的,煞是好看,招的蜜蜂一群群的,吮吸着花密。

人世间嘛,许多有趣的活动都在五月份开展,比如说,我们小镇一年一度的体育运动大会就在五月份召开,这个盛会是全镇人民最喜欢、最重视的大型活动。

我们的小镇在三江口岸、嫩水之滨,她是我的第二故乡清原镇。

说清原是我的第二故乡,是因为她不是我的出生地,而是我长期生活的地方。我的出生地是在离她只有六十里的另一座小城嘉萨县,后来变成了县级市。我的出生地比我的第二故乡大一些,而我的第二故乡是直属嘉萨市的一个大镇。我从十岁起,就随着我的原始家庭迁到了清原镇,那是因为我的父亲和姐姐都在镇里工作。现在,我的原始家庭早已不复存在了,父母去世多年,兄弟姐妹也早已各自成家立业。每思至此,未免有一些淡淡的伤感同时也有浓浓的温馨,人生不过如此吧。

小镇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她很平常,甚至于很不美丽,街道也不整齐,还不成十字形,不知道开创者是谁,为什么不开辟规范化的构造呢?小镇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准确的时间我不知道。这三百多年也没有能够改变她的结构形式,我也不知道她以后会不会改变。我想谁都赞同她改变,但迄今为止,谁也没去改变她,我还是相信她在将来是会改变的。

小镇可以说是鱼米之乡,交通发达,所以并不土气,尤其是前几年,年轻的姑娘们的穿戴非常时髦,一点儿也不比东方小巴黎差。现在姑娘们的穿戴也行,不过比起以前来就未免逊色了,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平时,小镇的活动也不算太多,规模也不算太大,可是一年一度的体育运动大会一开就不一样了,那可以说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reed81.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