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9 北上_逍遥小军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899 北上

第(3/3)页

的表情做不得假。

  因此她自知犯了错,不敢再任性胡来,祝修远一开口,她就立即松手,并端正的坐在祝修远旁白,两手放在自己腿上,不敢乱动。

  “算算时间,他们应该快到了吧?”祝修远望向前面的官道,岔开话题。

  “嗯,差不多了。”寇婉婉点头。

  董淑贞愣了一下,也说道:“夫君说得对。”

  祝修远分别看了两女一眼,笑道:“我没事,你们不用往心里去,不过娘子,你的按摩,还有寇姑娘,你的……温柔,可别忘了哦。”

  “自然不会忘,妾身最近就在研究按摩之法,以后就可以帮夫君捏肩、捶腿、按太阳穴啦。”董淑贞板着手指头笑道。

  “公子讨厌……奴家会很温柔很温柔的,让公子体验到上天的感觉,嘻嘻……”寇婉婉掩嘴。

  祝修远正待说些什么,这时,城外的官道上,一匹快马飞速驰来。

  “驾驾”的声音,混合着马蹄踏在路面的哒哒声。

  那是一个神雷军将士,看其装束,应该是神雷军中的斥候。

  “吁……”

  在“敞篷”马车前三丈外,此人勒停战马,翻身下来,小跑而至,在距“敞篷”马车一丈开外的地方驻足。

  因为有两个家将在此拦住了他的去路。

  这位神雷军将士也不着恼,拱手大声拜道:“拜见侯爷!”

  “上前来。”

  祝修远稳坐“敞篷”马车,随口吩咐。

  两个家将立即让开。

  那神雷军斥候又上前几步站定。

  “林副将率大军走到哪里了?怎么还不到?”祝修远问。

  “启禀侯爷,林副将及五万大军,已至城外五十里。林副将派末将先行一步,特请侯爷稍安,五万神雷军大军马上就到。”

  “看来我们出城早了点。”祝修远笑道:“对了,宫里来的天使呢?”

  “启禀侯爷,宫里来的天使正与大军同行。”

  “这就好,你回去告诉林副将,让他快点,别像个娘们似的磨磨蹭蹭。”

  “领命!”

  斥候翻身上马,调转马头,扬鞭吆喝一声,一人一骑便绝尘而去。

  没过多久,前方的官道上,忽然马蹄声阵阵,就好像疾风暴雨的雨点,转眼间,神雷军的旗帜首先冒了出来。

  “终于来了。”祝修远说道。

  近了,祝修远他们已经看清,远方的官道上,一大队人马正飞速逼近。

  当先数人,正是林伯昌、吴少光、刘安平等三位副将。

  至于神雷军另外一位副将,黄志高,此刻正在泉州水师大营中操练水师,并未出现在这里。

  三位副将还簇拥着数人,看其身材样貌,应该是宫里来的太监。

  转眼间,那队人马近了。

  简单寒暄两句后,宫里来的太监便宣读圣旨——

  大抵就是陈皇承认寇婉婉身为轻泉宫宫主的身份地位,然后是赐下的印信、朝服,以及一大堆财物等等。

  接完了圣旨,祝修远吩咐林伯昌将五万大军安置在城外,然后返回城中。

  ……

  回城后,祝修远第一件事,就是亲笔手书了一封信,派人送往驻扎在蜀中的梁军大营,请他们退兵。

  两天后。

  梁军并没有退兵。

  甚至一个回信都没有。

  “看来我们是该带兵北上一趟了。”祝修远做出决定。

  于是当日,驻扎在矩州城外的五万神雷军,开始做准备。

  另外,寇婉婉通过轻泉宫宫主的号召力,从整个黔中各个州县中,聚集起来的三万人马,也开始做准备。

  一共是八万人,将于明日拔营北上。

  很快,时间来到第二日。

  祝修远、寇婉婉,当然,还有一起去凑热闹的董淑贞,率八万人马北上出发了。

  “梁军十万人马,驻扎在蜀中庐州的曲水县,桐梓河的西岸。而桐梓河东岸,就是黔中道的播州地界。”

  行军大帐中,祝修远、寇婉婉,还有神雷军众将,聚在一起商量行军路线。

  “我军从矩州出发,往北经过功州,进入播州地界,干脆就在桐梓河东岸安下营寨,与梁军大营隔河相望!”

  祝修远指着舆图说道。

  寇婉婉和神雷军众将都点头同意。

  ……

  与此同时,梁军大营中,那梁军主将第一时间就探知到了神雷军的动向,并下令做好一切准备。

  隔日。

  祝修远率八万大军赶到了桐梓河东岸。

  就在梁军的眼皮子底下,他们安营扎寨。

  中军大帐中,祝修远又亲笔写了一封信。

  在信中,他阐明了大陈已经收复了黔中道的事实,并提及梁陈两国间,十余年的“友谊”。

  祝修远说得比较好听,这所谓的“友谊”,其实就是陈国每年向梁国上贡的贡品。

  正是因为这一层关系的存在,梁国没有理由觊觎陈国的黔中道!

  所以祝修远再次劝梁军退兵。

  这封信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了桐梓河对岸,梁军主将的手上。

  梁军主将看完后,拿不定主意,他驻兵在此的目的,除了防范大蕃夺得黔中道之外,其实,也有谋夺黔中道的意图在里面。

  这也是先前祝修远送信之后,梁军主将并没有任何表示的缘由了。

  但是现在的情况不一样。

  神雷军都驻扎在桐梓河对岸了,一幅剑拔弩张的样子。

  并且,平南侯及神雷军的威名,自祝修远平定东南五州之乱后,名头就响亮了起来……

  还有一点,祝修远在信中所说之事,也的确在理。

  人家陈国每年上贡那么多贡品,你梁国又有什么理由,去侵占陈国的地盘呢?

  梁军主将拿不定主意,只得将此事奏成一本,派人八百里加急送入长安城,请梁帝定夺。

  然后,梁军主将派出使者,渡过桐梓河,进入神雷军大营,见了祝修远。

  说他做不了主,已经上奏陛下等,最后请祝修远稍安勿躁,保持克制。

  祝修远同意了。

  待使者离开后,祝修远也写了封奏折,将此事告知给了陈皇知晓。

  ……

  梁国都城,长安。

  乾王府。

  书房。

  梁国乾王李继业,正像往常那般,听取属下汇报祝修远的动向。

  没错,李继业一直关注着祝修远的动向。

  当然,这并非监视。

  李继业纯粹是出于好奇,与担心。

  好奇,是好奇祝修远的言行。

  比如前段时间,祝修远平定东南五州之乱,在李继业看来,这件事就十分不简单。

  神雷之利,李继业是知道的,但他没想到神雷军这么厉害,竟是摧枯拉朽般的,就平定了东南五州之乱。

  这让李继业心里,又是高兴,又是担忧。

  然后是担心。

  这是站在朋友的角度。

  他担心祝修远身陷险境,亦或者被陈国朝廷那帮人给害死了之类。

  李继业始终都认为,祝修远是一个百年难得一遇的人才,招揽之心,从来就没有熄灭过,所以李继业自然不希望,这百年难得一遇的人才,就那么“夭折”了。

  李继业也养成了习惯,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听取属下汇报一次祝修远的动向。

  最近一段时间,黔中道混乱,他身为梁帝最器重的皇子,自然知道梁帝对黔中道产生了一些兴趣。

  在庐州屯兵十万之举,并非心血来潮。

  接着,是祝修远改封平南侯,率帐下五万神雷军入黔的消息……

  这条消息,让李继业心里产生了一抹担忧。

  令人遗憾的是,李继业的担忧竟成了现实。

  乾王府的书房中,李继业听完属下的汇报后,惊得直接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这数日来,本王就担心这个问题,却没想到,最终还是走到了这一步!”

  “我大梁将士,与平南侯的八万大军,于桐梓河两岸对峙,双方剑拔弩张,战事一触即发……”

  李继业背着两手,在书房中走来走去,显得非常焦急。

  这时,一个下人来报,说梁帝召他即刻入宫议事。

  “对!”李继业拍手,“去见父皇,或许能避免桐梓河之战。来人,更衣……”

  不一时,李继业入了宫,在御书房见到了梁帝。

  梁帝五十余岁,身体十分硬朗,略显清瘦,精气神充足,他端坐在龙案之后的椅子上,给人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

  相比之下,陈皇更胖一些,但精气神没法与梁帝相比。

  “儿臣拜见父皇。”李继业行礼。

  “皇儿来了。”梁帝抬眸,将手里正翻阅的一份奏折合拢,递给李继业,说道:“皇儿,这是李将军从蜀中庐州发来的奏本,你先看看。”

  龙案旁伺候的老太监,忙躬身接过奏折,双手捧着,小心翼翼送到下面李继业手中。

  李继业躬身,双手接过,然后当场翻看起来。

  “皇儿啊,事关黔中道,你有什么看法?”待李继业看完,梁帝立刻便问,嘴角带上了一抹笑容。

  威严的梁帝,在面对这个最看重的皇儿面前,也不时显出慈父的一面。

  类似今天这种情况,梁帝经常召李继业入宫,表面上问他看法,实则是指点李继业如何处理这些事务。

  “父皇。”

  李继业不动声色,双手奉还奏折,那老太监忙接过,送回到梁帝的龙案。

  李继业接着说:“儿臣认为陈国平南侯所言在理,我十万梁军,应立即撤回,以免擦枪走火,破坏梁陈两国间十余年以来的友谊。”

  “嗯……”

  梁帝沉眉思考了一会儿,说:“皇儿啊,朕知道,你对陈国颇有好感,但……”

  “父皇,儿臣斗胆,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哦?你说说看吧。”

  李继业深吸了口气,在心头快速梳理了一遍思路。

  这才拱手说道:“父皇,那黔中道不比蜀中,就算我梁国勉强拿下了黔中,但若要将之治理好,并不容易。”

  “并且,还极有可能拖住我梁国的后腿,现如今,我大梁南北皆敌,一旦被黔中拖住后腿,将对我大梁极为不利!”

  梁帝凝着眉头,没有说话,似乎陷入了沉思。

  李继业悄悄观察了一下梁帝的脸色。

  进一步说道:“黔中的局势,本就十分复杂,各州世袭土官谁也不服谁,若要将之彻底征服,那就得需要将所有世袭土官全部杀掉……”
记住手机版网址:m.reed81.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