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900 出使
第(1/3)页
【求月票】
“但黔中山高路远,我大梁将士深入其中,恐难以成事,那其实就是一个大泥潭。”
“而现在,据儿臣所知,自陈国平南侯入黔之后,他先是灭杀了大蕃国师,并想办法助那轻泉宫少宫主,恢复了对各州土官的制约。”
“也就是说,陈国平南侯,只用了短短十余日,便彻底解决了黔中之乱,将整个黔中牢牢掌握在了手中!”
梁帝继续沉思。
李继业接着说:“儿臣还探知到,那轻泉宫现任宫主,与平南侯交情匪浅。若我梁军执意入黔,势必受到整个黔中所有世袭土官的强烈抵抗,这无疑加剧了征服黔中的难度。”
“黔中之地,各州世袭土官,是一盘散沙的时候,尚且难以对付。现在变成了铁板一块,那就更加难以征服了。”
“所以还请父皇三思,若此时攻入黔中,对我大梁百害而无一利。”
李继业拜道。
“嗯,听皇儿这么一说,那平南侯竟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收复整个黔中,倒也十分不易。”
梁帝凝眉捻须。
“皇儿你说得也有道理,黔中各州的土官,已经不再是一盘散沙……我大梁,失去了最佳入黔的时机!”
“父皇英明!”李继业忙拜道。
“诶!”
梁帝从椅子上起身,负手而立,看着下面的李继业。
狐疑道:“这陈国的平南侯,是何许人也,竟能在十余日间,快刀斩乱麻,一举解决了黔中所有纷繁复杂的问题。”
“自数百年前,轻泉宫不能制约各州世袭土官开始,黔中就混乱不堪,就连黔国最后也灭于邵州王之手……”
“黔中各州的世袭土官,就是一个个钉在黔中各地的土皇帝,根深蒂固,想要将他们一一铲除,难上加难!”
“就算是朕,其实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彻底拿下整个黔中……而那陈国的平南侯,为什么就能找到数百年前的法子,让所有世袭土官都乖乖听话呢?”
“这平南侯到底是什么人?”
梁帝的关注点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
“父皇,这平南侯,其实就是之前的神雷侯!”李继业说道。
“嗯,神雷侯……”梁帝背负双手,在龙案的旁边走了两步,“神雷侯,神雷侯,原来是他……”
“没错,平南侯就是神雷侯。神雷侯南下入黔之前,陈皇改封他为平南侯,意为平定南方之意。”李继业说道。
李继业一直关注着祝修远的动向,所以对这些事一清二楚。
“皇儿,朕听说,你于陈国的平南侯私交甚笃,想必你对此人十分了解,你说说看,那平南侯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梁帝背着一双手,忽然驻足,看着下面的李继业。
“百年难得一遇的奇才!”
李继业立即给出了一个评价,几乎是脱口而出。
“哦?”
“父皇,此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学富五车,他好像懂得世间万物之理,儿臣每次见到他,都要像个学生似的,虚心求教,而且儿臣每次都有极大的收获!”
“这么厉害?”
“父皇,平南侯不仅能说,他还能做。想必父皇也有所耳闻,一年前,北方的北元遭受寒流,进而南下侵入我大梁边境……”
“燕国四皇子赵普,乘机带兵侵入,意图攻打江州,但江州在时任江州司马,也就是平南侯的指挥下,凭借江州小城,竟硬生生阻挡了赵普五万大军十日!”
“神雷?”梁帝想起了一些事。
“不错,平南侯正是凭借神雷,这才打败了燕军。然后,上次陈国五王之乱,平南侯的神雷军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再接着便是半月前,平南侯五万神雷军,在五日内平定东南五州之乱之事……”
“所以父皇,由这些事迹可见,平南侯并非夸夸其谈之辈。此次快刀斩乱麻解决黔中之乱,再一次证明了平南侯之能!”
“皇儿你说……”
梁帝捋着胡须,面色凝重的问:“那神雷军,与我大梁将士相比如何?”
通过方才李继业的话,梁帝敏锐的抓住了一个重点——
神雷之利!
梁帝以前早就有所耳闻,有些臣子在奏折中也提到过,而乾王李继业,更是多次当面提及,说那神雷如何如何厉害。
但傲慢是人类的共性。
就武力来说,整个天下,有谁是梁军的敌手?
梁帝对此很有自信,所以根本就没将神雷之利当成一回事。
整个梁国上下,和梁帝心思相同之人,占据了绝大多数,仅只有少部分人,能保持头脑清醒。
乾王李继业,就是保持了头脑清醒的少数人之一。
不过,通过方才李继业的话,还有铁一般的事实来看,梁帝自知他错了,而且错得非常离谱!
梁帝并非昏庸之辈,他实际上聪明绝顶,雄才大略,不然也不会将梁国打造成武力强横之国。
梁帝现在意识到了,他以前遗落了很多东西。
“父皇。”李继业拱手一拜,面色也凝重起来,说道:“儿臣虽然没有亲眼见过神雷军,如何作战,但通过各方面来看,那神雷军——”
“只怕早已远胜我大梁的精锐之师了!”李继业肯定的说道。
同时他的脸色也更加凝重了。
李继业毕竟是梁国的皇子,自然以梁国的利益为重,现在与父皇谈论这个问题,也相当于自己将此事梳理了一遍。
神雷军强大了,会不会对梁国造成威胁呢?
这是李继业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他虽然欣赏祝修远这个人,但实际上,他更多还是想将之招揽,然后为梁国效力……
“远胜我大梁的精锐之师。”梁帝重复着李继业的话,面色骤变,“皇儿你能确定吗?会不会夸大其词了?”
“父皇,绝对不会有错,据说那神雷乃天地之威,拥有摧毁一切的能力,我大梁将士,就算个人再勇武,恐怕也不能与之相抗。”李继业拜道。
“既然如此……陈国平南侯此人,就留不得!”梁帝顿时面露显杀机。
“父皇,不可!”
“嗯?”
“父皇,那平南侯终究是百年难得一遇的人才,若将之杀掉,殊为可惜,其实儿臣一直在想办法招揽。如此人才,若能为我大梁所用,我大梁必将更上一层楼。”
李继业十分激动。
他虽然一切都以梁国的利益为重。
但也实在不想为此而除掉平南侯。
他从祝修远身上,真的学到了很多。
“招揽……”梁帝脸上的杀意逐渐消退,两道眉毛紧紧凑在一起,“皇儿,朕记得你数次出使陈国,想必与那平南侯多有接触,你详细将接触平南侯的经过讲一讲。”
“儿臣遵命……”
于是,李继业便将前几次出使陈国的经过,详细的讲来,主要是与祝修远接触的那些事。
包括他和安乐公主,与祝修远是“师兄妹”的关系,以及上元佳节,他们畅游秦淮河之事,李继业都一一讲明。
梁帝听罢,忽然两眼一亮,问道:“皇儿,你说……朕将卿奴许配给平南侯,将之招揽到我大梁,此举能否可行?”
这其实都怪李继业讲解得太过详细了,以至于,让梁帝产生了这么一个想法。
实际上,李继业和李卿奴数次出使陈国,李卿奴和祝修远两个人,并没有多大的交集,因为祝修远想着,李卿奴毕竟是外国公主,还是避嫌来得好。
但刚才,李继业在讲解的时候,反复提及“皇妹和平南侯”之类的字眼儿,这就让梁帝产生了招祝修远为驸马的联想。
毕竟,在古代来说,许配女儿来拉拢人的手段,他们可是玩得炉火纯青的。
更不用说梁帝这样的雄才大略之人。
梁帝虽然也极为溺爱安乐公主,但梁帝也是一个父亲,女儿总归是要嫁人的,嫁谁不是嫁,嫁给一个百年难得一遇的奇才,不是正好绝配么?
他还可以趁机拉拢人!
一举二得啊,何乐而不为?
“父皇,此举……此举只怕不妥!”
李继业听了梁帝的话,当场就懵了。
其实以李继业对祝修远的欣赏,祝修远是足以做他妹夫的,但是:“父皇,平南侯已有妻室,若将皇妹许配给他,只怕不行!”
“哦,那皇儿可知,平南侯的妻室,是何许人也?是陈国的公主吗?”
梁帝身为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心志可谓坚定,遇到这小小的“困难”,是打不倒他的。
他之所以猜测,平南侯的妻室,是陈国的公主,是因为在梁帝心中认为,陈皇要笼络住这种人才的人心,恐怕也使用了那“许配女儿”的大法。
“不是,平南侯的妻室,原是江州刺史之女……”
“区区刺史之女?!”梁帝惊讶,“皇儿,你与平南侯私交甚笃,你去与他商量,若他肯将刺史之女休掉,朕就将安乐公主许配给他!”
“呃……父皇,据儿臣所知,平南侯与其妻室,十分恩爱,平南侯只怕不会同意。”李继业对祝修远的性格还是十分了解的。
梁帝眉毛一杨:“男儿当以大业为重,怎可因为区区儿女情长而舍弃事业!”
“父皇有所不知,平南侯此人……才能逆天,但同时也极重情义,乃是一个性情中人。”李继业硬着头皮说道。
梁帝愣了一下,两眼中闪过一抹精光,随即紧蹙的眉头舒展,哈哈笑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啊!”
李继业见此,也松了口气。
万一梁帝硬逼着他去说服祝修远休妻的话,他都不知道,祝修远会不会削他。
舒了口气后,李继业忽然想起蜀中与黔中的交接处,桐梓河的东西两岸,十万梁军与八万陈军,还在隔河对峙呢。
于是李继业问道:“那父皇,我们现在就撤兵吗?”
“撤兵?”梁帝一愣,他都差点忘了这件事,愣了一下后,梁帝并没有立即回应,而是重新在龙案之后坐下,拿起那份奏折,仔细又看了看。
李继业见此,只得等候在下面,心里越发着急起来。
只要父皇一刻不答应撤兵,那么此事就充满了变数。
若桐梓河东西两岸的十八万大军,打起来了的话,局面就难以收拾了。
“撤兵可以,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reed81.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