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零三章 VR领域的现状和招聘
第(2/3)页
,这批技术骨干基本每人持股都在千分之一以上,多的甚至达到1%,而且一旦把相关技术推进到应用阶段,给予的激励也非常足。但是吃亏在公司整体估值低,不敢按数量给,只敢按股数,或者百分比。
所谓数量就是“楚垣夕直接给予赵杰不超过3000万元的期权”这种,直接按钱算。这种算法对发展速度超高的公司其实是划算的,但对发展速度不行的公司,怎么给?给予不超过10万元的期权?这还不把人笑死?
唯一可能形成阻挠的是竞业禁止协议,不过这个有办法解决,而且很可能因势利导。想到这里楚垣夕问陈绮:你知道尚儒鑫当上CEO之后要做什么不?
陈绮:不知道啊我们火速被开的。不过我可以打听打听,需要吗?
楚垣夕:需要,我觉得尚儒鑫如果什么都不做就算了,一旦他要做点什么,极有可能会对我挖墙角产生正向推动。
倒不是楚垣夕魔怔了非得挖上周科技不可,如果通过招聘就能招募到心仪的技术高手那其实是最好的,问题是VR这个领域非常特殊。
在VR这条新兴赛道上滥竽充数的太多,真正有实力的太少,号称能做VR的太多,真正能做出精品的太少,技术难题太多,用心解决的太少,以至于很难看到爆品级应用。反而是AR相对好做,发展的比较健康,科技含量更高,对光场技术的要求也更高,有爆品级应用问世。
这直接体现在专利上。VR领域内很多专利都是所谓的“互联网专利”,就是一毛钱技术都没有,纯流程应用类的专利,其中尤其以小米和360最热衷申报这种纯粹充数量的专利。这种专利对于启发启发思维,做个APP之类的还行,真想体现什么技术特征那是不可能的。
这也导致了VR这条赛道在2014年就开始起风,但是已经吹到了2018年底,仍然看不到任何大的价值,乃至于长期遇冷,破局艰难。
要知道2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reed81.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