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协作生产_四合院之再启人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21章 协作生产

第(3/3)页



        然后表示,相关图纸一周内就能完成,摩托车厂全程参与了制造和想接手生产的情况。

        信息量有点大,两人看朱雪峰的眼神都不一样了,这么复杂,这么多配件需要外协,轧钢厂想自己完全生产,基本没有希望,必须得协作。

        朱雪峰又陈述了车辆生产是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的概念,任何一个专业厂想大包大揽,负责所有环节都会成为自己的负担。

        “这些东西你都在哪学的,你不是才高中毕业吗?”

        两人都对朱雪峰的知识表示了惊讶,倒不是怀疑,朱雪峰根正苗红,这身份是没一点问题。

        “我对这个比较感兴趣,在图书馆查了很多的材料,最后还参考了一些发动机成熟国家的经验。”

        “其实车辆的工业体系在这些国家已经很多年了,比较成熟,我们完全可以自己拿来就用。”

        “就一汽来说,也有好多配套厂,一个厂完成所有环节,太困难了。”

        听说参考了国外的成熟经验,陈书记拿着茶缸的盖子轻轻的在桌上下意识的扣着,发出有节奏的声音。

        “没错,这就是拿来主义,我们的确可以借鉴,嗯”

        “这个思路很不错,要不然我们得招多少人,建多少车间,太不现实了。”

        转向杨厂长,点点头,认真的对说。

        “我们就按小朱的建议,来个大协作,现在部里大协作的项目就有好几个,咱们的应该也能通过。”

        杨厂长没有表态,协助哪有自己独家合适,低头又想了想,一个想法出现,杨厂长坐了起来。

        “能不能直接装在自行车上,我听说有厂子就是这样,好像成了。”

        朱雪峰想了想,认真的回答。

        “厂长、书记,我设计的这款发动机,功率较大,不太适合自行车,装是能装上,可速度太快了,极不安全,自行车的刹车系统根本保证不了及时刹住车。”

        得,回到起点,自行车改装对轧钢厂最简单,但干不了,还是得按图纸来个大协作生产。

        杨厂长还是不想放弃,看了看朱雪峰,忍不住还是提出。

        “要不,你再设计个更小的,改自行车方便啊,我们厂自己就全包了。”
记住手机版网址:m.reed81.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