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安排_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00章 安排

第(3/3)页

杯敬所有学子一杯酒,然后说出了对他们的安排:“各位学子,你们都是国之栋梁,将来一定要好好为国建功。”

  “中了进士的举子,先每人一本鱼鳞册,到西南各地普查人口,丈量土地,从最底层做起。”

  前面两届恩科朱元璋也是这么干的,先让那些读书人上山下乡锻炼,熟悉当地的民风民情。三年之后,再由吏部给他们分配官职,大多数都是当县令。

  经过下乡锻炼了的读书人,治理州县的能力明显提高不少,其中还涌现不少名臣。

  “至于录取的一百八十名秀才,留在翰林院跟着高启他们做事。”朱元璋又说道。

  进士下乡,秀才留在翰林院当编修?

  朱皇帝的这一波操作,又把刘伯温高启整不会了。

  不过他们也不敢问,只能按照圣旨办事。

  勉励了一番学子之后,朱元璋就带着下人离开了。朝廷举办琼林宴,皇帝并不会陪他们吃席,往往只是说几句勉励的话就走。

  然后朱元璋又在御书房单独召见了罗贯中和施耐庵二人:“你们两个和刘伯温,高启,宋濂走的很近,这点既好又有些不好。”

  “请问皇上,此话何意?”罗贯中表示又听不懂了。

  “你二人在西南买了房子,又是以西南学子的身份参考的,因此你们现在已经是西南人了。”朱元璋道,“而目前举国上下,就只有西南实行了摊丁入亩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

  “刘伯温高启他们所在的江浙一带,还没有施行这两条新政。”

  “天下是百姓的天下,并不是清流文官的天下。”

  “禀陛下,臣明白了。”罗贯中道。

  “明白就好。”朱元璋道,响鼓不用重锤,罗贯中并不是只会写小说而已,在权谋方面还是有一定能力的,因此朱元璋相信他是真的明白了。

  “你二人的诏令马上就会下达,罗贯中去吏部做侍郎,还有你的学生李子安做吏部主事。施耐庵去翰林院当编修,就帮着宋濂修元史吧。”
记住手机版网址:m.reed81.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