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兴办教育_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13章 兴办教育

第(2/3)页

  “普通人见面行个礼,打个招呼,那不叫礼仪。”

  “那样的礼仪只能叫做小节。”

  “倭国人见面就鞠躬,肚子里却满是刀剑,这叫做有小礼无大义。”

  “我华夏的礼仪,是制度,而不是小礼。”

  “所以,百姓拥有世界上最充满生机的生活环境。大明王朝,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治国理念,我们九州大地,才配得上华夏二字。”

  “之前咱和秦先生谈历史。”

  “先生说,东林党为什么能逼得皇上退让,让皇上为之忌惮?”

  “士大夫为什么一直左右着封建王朝?”

  “本质上是他们垄断了受教育的权力。”

  “他们垄断的越严重,皇帝就只能依靠他们。朝堂上下,都是他们那个阶层的人,一个百姓阶层都没有。”

  “史官都是他们,华夏几千年的历史,全都由他们书写。”

  “导致我们几千年的历史,都只是士大夫的历史,对百姓的描述,就只有寥寥数笔。而且基本上都是饥民相食,易子而食,等词语。”

  “民间的科学家,发明家,几乎没有。”

  “唐朝时期更甚,出现了五姓七宗这样的大家族。”

  “基本上所有的朝代,百姓连书都买不起,根本不可能出现寒门出贵子的现象。”

  “而历代史官对皇帝的评价,也都是士大夫对皇帝的评价。”

  朱元璋这么做也是有私心的,他现在算是彻底把封建贵族得罪光了,还焚书坑儒了。如果任由这么发展下去,他必将被列为天下第一暴君。

  而如果让百姓都能读书有了话语权,那么后世对他的评价,绝对会立刻改观。

  以前的那些号称文运昌隆的朝代,都是些出生富贵的文人,实际上没百姓什么事。

  唐诗宋词,可以编好几本书,然而其作者是平民的,寥寥无几。

  朱元璋之前的一系列惠民举措,让百姓富裕了。

  现在又发钱了。

  是时候,发展他们的教育了。

  满朝文武支支吾吾,都没有表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reed81.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