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条约的价值_家祖左宗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28章:条约的价值

第(2/3)页

模造舰?

因为1旦法方造舰,意大利或者英国必然跟进,之后美国会做出反应,进1步引起中国的计划变更等等,这是1串连锁反应,1旦条约所代表的均势被打破,1旦条约建立的军控系统被明目张胆地撕毁,那么法国的工业基础和财政现实没有希望在造舰竞赛中匹敌中,英,美3国,甚至可能被意大利进1步追上。

条约系统下法国获得的利益也无法维持。同理也适用于意大利,适用于中英美3国。

条约的法理依据背后是1个复杂的条约系统,1个维护了所有缔约国最核心利益的系统,英美放弃了大多数远东/西太平洋基地,确保了其和平时期不形成对华的短期威胁。

这是3方平等解决关于太平洋地区1系列政治摩擦,建立合作的基础。更进1步,中英美3方的体量保证了法意接受基于条约的欧洲秩序。

这些事情并不是某个高于各国的世界仲裁强加的,是各国民选政府在与军方咨询后主动接受,主动构建的。

在条约下,可以允许中国将重巡洋舰放大到13000吨,但是决不能超标到20000吨。

意大利的利托里奥可以宣称29节,但是决不能宣称24节。

英国的郡级可以不装弹射器保留预留吨位,但是决不能不装几座炮塔控制重量。

各国在条约下都有小动作,但是这些是小摩擦是各国容忍度之内的问题,而不是本质上威胁条约系统的行为。

战后没有人能够承受彻底失去规则的新1轮海上竞赛,这是条约系统最根本的生命力。

1920年到1930年之间的“黄金十年”里,没有人希望威胁军控系统开始全面军备竞赛。

到了30年,伦敦条约续约到36年,虽然各国军方对新条约叫苦不迭,但是民选政府仍然很大程度上控制住了局面,没有在31至33年的经济危机下重启竞赛。

而到了1936年前后,多数缔约国在国家政策的层面上已经开始不再认可国际军控这个理念了。

两个月前,意大利将魔爪伸向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这场战争将会撕下国际社会的遮羞布,虽然不是最后1块,但却是雪崩最开始的那片雪花。

各国都会站在自己的利益上迈出“正确”的1步,至于那1步会导向什么方向,无人可知。

已经可以观测到,红色国际的平台上,德国人正在推动着世界范围内的大革命,甚至不专是康米革命,比如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之后,德国与各苏维埃国第1时间对其进行了声援;

而战争开始之后,意大利已经在准备将32年封存的舰艇逐步启封,并推动新1轮造舰扩大化;

甚至于,即便是在再武装上滞后的法国也在35年后开始逐年增加海军订单。

这种时候无论条约在法理上究竟是否还有束缚力,在人的层面上,在对条约系统最根本的互信上,已经不复存在。

因此,条约事实上并不能在1930年的条约的基础上更进1步,英国的诸多提案开始被1条条的驳斥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reed81.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