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章
第(1/3)页
孩子的病终于好了,家里恢复了往日的氛围。
我的心有了空闲。我就琢磨起陈忠孝来。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首先,肯定的是,他决不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好女婿。新时代的家庭观念和伦理关系在他的脑海了里是一点儿也不存在,尽管他成长在新华国又受党的多年教育和培养,别的方面倒是可以,但是家庭关系和观念他却不行。尤其是已经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叶的陈忠孝却有着几千年前的封建主义的思想观念!并且他的这种思想意识是如此的根深蒂固,顽固不化。我不知道上帝为什么和怎么样铸造出这么个人来,又为什么偏偏让我摊上这么个人来!我所能知道的是,他从小就受着父母,特别是他父亲方面的封建思想的教育。我想,他父亲既然能对他进行这种教育,也能对他的兄弟姐妹进行这种教育,可为什么其他的人不接受,不履行(他的兄弟姐妹对他进行此种要求时,只不过是尖朝外),为什么偏偏他就能够接受并且深入骨髓之中去?为什么偏偏他不折不扣地履行他父亲那封建主义的一套?尽管他在信里有了忏悔,认识也是很深刻很到位并且也保证改正,可是在事实面前他又重蹈覆辙,这是个什么人哪?我怎么就是这么倒霉呀?今生今世怎么就遇到了他呢?
就是他有这种陈腐落后的思想观念,导致了我的家庭悲剧。我的最大失误之处就是没有和他决裂,分道扬镳!
一个星期后,强儿出院。我的弟弟肖华也从牡丹江归来,带回来很多吃的、穿的,还有酒等物品。
肖华是第一次看到强儿,非常喜欢。他把强儿紧紧地抱在怀里,亲了又亲,又用手掐掐强儿的小脸蛋,逗着孩子:“强强,认识小舅不?你看小舅给你带回来许多好东西,有大姨买的,小姨买的,还有小舅买的,够你吃的,够你穿的,也够你玩的,你可是个宝娃,大家都喜欢。”肖华对陈忠孝说:“姐夫,这酒是大伙儿给你买的,都是好酒,他们都知道你会喝酒。”陈忠孝听了,只是:“啊”了一声什么表示也没有,好像是应该给他买似的。
母亲见此,开心地笑着。她也逗逗强儿,然后,母亲就问弟弟:“华,你姐说咋地?你的工作还得秋后?”肖华一边逗强儿一边说:“是啊,我秋天再去看看。但是这几个月我也不能呆着。等砖厂开工了我就找活儿干。”母亲皱了皱眉头:“那好活你是干不上,累活你能受得了吗?”肖华回答说:“干几天就好了,总不能呆着。”我也很担心地说:“别干了,累坏了可就麻烦了。”肖华毫不在乎地说:“姐,没事儿,锻炼锻炼也好。我这体格还行,就是没干过重活,问题不大。你和妈就不用担心了。”陈忠孝听了我们的对话毫无反应。肖华转过脸来看着陈忠孝问道:“姐夫,你的工作定下来了没有?”陈忠孝懒洋洋地说:“还没呢。我大哥说上公安局,正办着呢。估计得五月份以后,因为转业兵五月份才开始分配。”
四月的一个星期天,我抱着强儿到大伯哥陈忠仁家串门儿。大伯嫂韩云在家。
大伯嫂抱抱强儿说:“小强不胖啊。”我听了不由得皱了一下眉头:“哪能胖呢,出疹子,得肺炎,住院就住了快一个月了。”大伯嫂气呼呼地说:“都是他家闹的。什么人家呢?真是的。小强住院,他爷去看了吗?还谁去看了?”我一听大伯嫂问这个,我的火直往上冒:“谁也没去看过,离医院那么近,连半个人影都不见哪。你说这叫什么人家呢?”大伯嫂颇有同感地说:“就是呢,不是好人家,不懂人味,连自己的亲孙子死活都不管,外孙子倒心疼得很呢。真是天下少有。给孩子看病,花不少钱吧?”
我叹了口气说:“可不是?花了五六百块。”大伯嫂也叹气说:“够你俩呛。忠孝还没上班,你的工资也不高。”我连连地叹气:“唉唉,是够呛。我才挣三十七块钱,他爸的工作还没妥呢。转业费剩一百五十多块也花光了,没钱了,我妈就掏自己的腰包,那都是我姐、我哥给的养老钱。”大伯嫂看着我的眼睛问:“他爷没给点儿?”我听她一问这话,就一撇嘴:“给钱?那不是做梦?借几支青霉素都不干呢,可惜那大孝子白孝顺了!”大伯嫂“噗哧”一笑,我觉得奇怪,就问:“大嫂,你笑什么?”大伯嫂不笑了:“转业费不是二百六吗?”我又觉得大伯嫂问得怪怪的,就有点儿愣愣地看着她:“是啊,忠孝说来回花点儿,剩那么多。”大伯嫂的脸上很严肃外夹杂着气愤:“啊,那我就告诉你吧。大概是三月末吧,有一天,老爷子到我们家来,碰巧忠孝也来了。老爷子要忠孝的转业费,当时,忠孝有点儿生气说‘我就剩一百多块了,还得安家呢。’老爷子就不高兴了,让你大哥帮着要,你大哥劝老爷子几句,老爷子就不吱声了。”
我一听这段故事就生气地说:“这是什么老人?还让人活不?”大伯嫂摆摆手:“你先别急,还有呢。老爷子还问忠孝军衣、军鞋什么的,说弟弟、妹妹都喜欢穿,让他再给几件。”我越听越来气:“根本也没几件啊,前两年连他回来加上我去捎回来的,都给他们了,就是这回转业回来也给他们好几样,哪还有啥了?钱和物知道要,人怎么不要?去年生强儿,他们说什么也不要,借口说炕不好烧,小姑奶奶说上医院生去。三天出院了,要不是我妈心疼我们,就得流浪街头了!可恨的是,陈忠孝对我家可差多了。”
大伯嫂点点头:“这人家可太差劲儿了,没有人味。你家可真好,没说的。得回有你妈妈他们了。”大伯嫂说到这儿,声音变得缓慢下来:“至于忠孝嘛,他可对你家的印象挺好。他可说你家人好。有一回他来我家,说起你家人对他怎么好。又说你弟弟懂事。他说有一回看电影,有忠孝、老疙瘩忠礼、老四忠信,还有你弟弟肖华,电影院把门的栾老二就让三个人进,最后人家哥仨进去了,只有你弟弟没进去。陈忠孝和我说,‘大嫂,人家肖华啥也没说,要是老疙瘩呀,那还了得?早就捉起来了’。”
我听了,心里觉得不是滋味:“啊,我不知道这事儿。忠孝也没说,肖华也没说呀。陈忠孝也太不对了,你就给华买一张票不就行了吗?”大伯嫂一仰头:“忠孝能说出口吗?肖华嘛,怕你生气。看来你弟弟真是懂事,你家人可真好。那陈忠孝也是,连张票都没舍得买,还在人家住呢,真不讲究。”我颇有感慨地说:“越好人家越不觉好,不领情不道谢的。俺家可不像他家。可惜当初我太糊涂啊。”大伯嫂眯起眼睛,看着我的脸说:“记得不?你们结婚那天中午,咱们俩上厕所,在厕所里我还和你说‘现在还来得及’吗?”听了大伯嫂的话,心里很不好受:“那时,我还不太明白你话的含义。再说,唉别说了,反正是我太愚蠢了。”大伯嫂安慰道:“别说傻话了。孩子都这么大了,只要忠孝和你好好过就行了。”我低下头去,摆弄衣角,然后又抬起头来,看着大伯嫂说:“我看他和别人不一样,怪,我也说不太清楚,好像好像怕他家,还好像听他家的。”大伯嫂点点头:“哎,你不是知道吗?转业时先回你那,差点儿把他吃喽。后来是他服软了,他家才罢休。”我担心地说:“怪不得呢,天天往他家跑,一天也不落。这天天不得灌输那一套,什么要孝顺父母啦,把父母放在第一位啦,不能有了媳妇忘了娘啦,不能怕老婆啦。那以后的日子可就难说了!”大伯嫂没有说话。我叹了一口气:“忠孝能像我大哥那样就好了。”大伯嫂一梗脖,有些自豪地说:“他?他可不听家里的话。他家什么样他清楚。你大哥就是和我一条心,他们插不进去,挑唆不动,干生气。”我点点头:“我大哥真行,是非分明不听他们的挑唆。他们就把你们作为反面教材来训导陈忠孝。”大伯嫂听了,毫不在乎:“他们愿怎么做与我们没关系,我们不放在眼里。”我却担忧地说:“可是陈忠孝却听信哪。”大伯嫂听了很同情地说:“可惜呀,你碰上了这么个人,你就好自为之吧。”
不知不觉中又过了些时日。陈忠孝的工作还没有办妥。他就整日地东游西逛的,但多是回他家。既不思找点儿活干又不想看孩子。有一天,他双手抱肩,靠着门框,看着我说:“哎,我说,咱们买台自行车吧,上哪儿去还得走怪累的。”我正在哄强儿:“说的轻巧,有钱吗?孩子有病住院,钱都花光了,这还不算,把他姥的钱都花了。”陈忠孝耸了耸肩膀:“那,就先借点儿呗。”我瞪了他一眼:“借?怎么还?找到房子不得买锅碗瓢盆什么吗?再说,你的工作还没办妥,你又不找点儿活干,一分钱也不挣。”陈忠孝有点儿不高兴了:“你这个人真是,买个车子都商量不妥。你不会骑就不觉得咋地,我可觉得走得好累。”我瞥了陈忠孝一眼:“你一天也不上班,有啥事儿?你不会在家呆着。”陈忠孝阴沉着脸说:“我一个大男人在家能呆得住吗?”我两眼盯着陈忠孝:“你呆不住就看孩子,正好我妈还直迷糊。再不你就做做饭,收拾屋子什么的。”陈忠孝不满地说:“你是怕我呆着。那我也得出去走走,还得去我爸家呀。”我一撇嘴巴:“瞧瞧,这不说出心里话了?你不过是为了上你爸家方便罢了。”陈忠孝的脸更阴了:“咋地?我上那儿去不该吗?”我没好气地说:“该,该,你敢不去,皮给你扒下来!”
陈忠孝听了,既不高兴又不耐烦:“得,得,又来了。不但我该去,你也该去,我爸他们欢迎你们娘们去呢。”我听了不禁冷笑:“嘿,欢迎?真新鲜。可是我还后怕呢,那回差点儿要了孩子的小命!”陈忠孝的声音有些凶起来:“你可真能胡说八道。”我也不让步:“我才没有胡说八道呢,我说的都是事实。当时你也在场,你也不是没看着,你是不想承认罢了。当时没把孩子吓死就不错了。结果,孩子遭了多少罪,又花了多少钱?”陈忠孝无话可说,他就耍起了无赖:“其实他们也是为了大家好。”我听了又好气又好笑:“陈忠孝,你别胡诌八扯,为了大家好?怎么个好法?把他们捧起来,围着他们转?你呀,反正是让人家给整老实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reed81.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