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5 乌衣_逍遥小军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795 乌衣

第(3/3)页

盐作坊,回去的路上,祝修远对言大山吩咐。

  “是,恩公!”言大山立即答应下来,想了想又问:“是为了洽谈精盐原料的供应之事么?”

  “不仅仅如此,我还有一个大生意,要与两位王爷合作!”祝修远笑道,心思已经飘到了很久之后。

  翌日。

  董漱玉她们还在研究做蛋糕。

  经过这么长的时间,她们的水平已经很不错了。

  尤其是董漱玉,心思灵巧,她做出来的蛋糕非常美观。

  至于董淑贞的……祝修远也好好的夸了夸她。

  然后是秋雯,她也做了一个蛋糕,比董淑贞的好了数倍,但与董漱玉的相比,却还是差了一点点……

  将众女亲手制作的蛋糕点评一番后,祝修远便离府。

  亲自接待了从江州赶来的鄱阳王,以及从常州赶来的震泽王。

  一行三人,先去神雷坊。

  商议了一番精盐的原料供给问题。

  两位王爷并非空手而来,而是带来了大量的原料,诸如木炭及生石灰等。

  恰好,从扬州来的粗盐,也运抵一批。

  正是数日前,祝修远亲自指点盐农熟悉流程的产物,数量还不少。

  于是,祝修远下令,立即开始精盐的试制……

  下午晚点的时候,如果一切顺利,这作坊中,就将诞生第一批精盐!

  消息传入深宫,陈皇和尤贵妃也格外关注。

  差一点,他们就直接摆驾神雷坊,亲自来查看了。

  精盐的生产,自有一套标准的流程,不需要祝修远时刻盯着。

  于是,祝修远将两位王爷请回府,叫出董漱玉,说了与两位王爷合作开办“乌衣广场”之事。

  两位王爷意动。

  当即就同意下来。

  聊了整整两个时辰,他们才就合作之事达成了共识。

  “恩公,神雷坊传来好消息,说精盐成功了,请恩公亲自去验看!”众人刚刚聊完,言大山就进来禀报。

  众人大喜,立即赶赴神雷坊。

  “侯爷请看,这就是试制出来的第一批精盐!”众人刚刚抵达神雷坊精盐作坊,就有人递来一个陶罐,里面盛满了雪白的盐粒。

  “不错,不错,看来比我预估的还要顺利!”祝修远仔细看了看,发现品质格外优良,比他在荒岛上徒手提纯的更好。

  也就是说,精盐的试产,一次性成功了!

  他整个人都不由笑了起来。

  “真是神奇……”鄱阳王与震泽王等都惊叹连连。

  众人其乐融融间,忽然一个公鸭嗓音传来,盖过了所有嘈杂之声,极具穿透性:“陛下驾到,贵妃娘娘驾到!”

  祝修远、鄱阳王等一愣,立即反应过来。

  纷纷转身,面朝精盐作坊的大门,神态恭敬,做好了行君臣之礼的准备。

  很快,那洞开的大门外,先有两列金盔金甲的金吾卫鱼贯而入。

  快速占据了各个要害地点,谨防刺客什么的。

  整个作坊中,都十分安静,纷纷看向大门口的方向,等待陈皇和尤贵妃的身影出现。

  数息之后,明黄服色的陈皇,以及端庄华丽的尤贵妃,果然自门外走来。

  身后跟着一群太监宫女。

  精盐作坊中的大臣,以及各种工匠等,纷纷行君臣之礼。

  陈皇停下脚步,伸手虚扶:“平身!”

  “爱卿,精盐在哪?快取与朕瞧瞧!”不待众人拜谢起身,陈皇就已急不可耐。

  旁边的尤贵妃,其实也挺急的,但并未表现在外。

  “陛下请看,这就是精盐作坊试制出来的第一批精盐,这成色远比臣在海外荒岛上制作的更好,远远超出了臣的预估!”

  祝修远将那个罐子奉上。

  有个随侍的太监,准备上前,拿了那陶罐,然后进献给陈皇。

  不过,陈皇早已急不可耐,直接两步上前,亲手接过那陶罐,甩了甩宽大的袖子,已经开始查看了起来。

  那太监见此,只得停下脚步。

  “这成色……果然极好,雪白无暇,细若沙粒,乃是上上品!”尤贵妃凑过来点评道。

  “嗯,爱妃所言不错!”陈皇点头,沾了一些盐粒入嘴品尝,细细品味一番后,他不由哈哈大笑:“成了,果然成了!”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众臣立即拍马屁。

  ……当天傍晚。

  整个京城内外,都贴满了一则告示。

  “写的什么?上面写的什么?”观看告示的人群拥挤。

  “别挤,我的鞋呢?”

  “哪位识字的念一念啊,也好教我等凡夫俗子知晓,这京中又发生了什么大事!”

  一位说书先生模样的人挤了上去,“大家别吵,大家别吵,我来给你们念念……”

  众人自发让出一条路来。

  说书先生整理了下衣帽,从容上前,咳嗽了一下,仰头望着贴在在墙上的告示,张口就念:

  “……神雷侯自海外习得精盐之法……”

  “神雷侯啊!快念快念,侯爷又如何了?”有人催促。

  那说书先生往下念去,遇到生涩难懂的地方,还停下来给众人解释,如此一来,围观的众人都听明白了。

  原来,神雷侯从海外学得了一种制盐之法,所制之盐,名为精盐,其成色远超雪花盐!并且,这种精盐没有任何苦涩味,远超岩盐……

  刹那,所有人都沸腾了。

  一瞬间,这告示之下欢呼一片。

  “这精盐既然这么好,想必也应该很贵吧?”终于有人发现了这个问题。

  “是啊是啊,这么贵的精盐,我等庶民可享用不起……”

  “散了,散了,这精盐再好,却也与我等无关……”有人起哄。

  “大家别吵,这告示上的内容还没念完呢。”说书先生大叫。

  嘈杂声渐止,说书先生这才接着往下念去。

  待众人听完接下来的内容,他们又再沸腾起来,这次沸腾的力度,比方才更加凶猛。

  “我没听错吧,这精盐才一百五十两一石?”

  “算下来也就是……一百五十文一升!对了,粗盐是多少一升来着?”

  “粗盐是一千五百文一升!”

  “嘶!”

  “有谁知道雪花盐多少钱一升呢?”

  “雪花盐大概十多两银子一升吧……”

  “不可能吧,这精盐要逆天?成色比雪花盐更好,然而一升精盐才一百五十文?比粗盐都低了十倍?”

  “这精盐怕不是假的吧?”

  “不可能,精盐乃侯爷学来的海上方,自然不可能有假!”

  “说得也对!”

  “这精盐果然是好东西啊,我都想去内库监买一张盐引了,卖盐去。这买卖根本不愁赚呢!”

  “你?也不瞧瞧你那穷酸样,一千两银子一张盐引,还只能在一个州府使用,你买得起吗?”

  “并且啊,全国各个州府的盐引,只能是当地的商贾才能购买!也就是说,这偌大一个京城,偌大一个润州府,只发放一张盐引……”

  “也就是说,你我即便买得起盐引,有一千两银子,可也买不到,要凭关系才行……”

  天黑了,城中大部分地区,早已没了白日的喧嚣。

  但今夜有所不同。

  那则告示所带来的影响,已在全城各个角落中发酵。

  普通百姓,都在期待质优价廉的精盐早日上市。

  带着浓浓苦涩味的粗盐,他们早就吃够了!

  有能力购买盐引的商贾,也在跃跃欲试。

  他们都是一群精明的人,一眼就看出来了,这是一个稳赚不赔的买卖。

  虽然,一张盐引只管一个州府,但架不住人多日久啊,盐引虽贵,一千两一张,但算下来,还是能赚不少的。

  并且还有一点,谁若买下了一州的盐引,那谁在那个州的食盐供应上,就将有很高的话语权……这是某些人梦寐以求的。

  但是,贴出来的告示上,也说得明明白白,一个州府的盐引,只能由那个州府的人去买才行,人家要查验户籍的。

  这一条规则,顿时就让许多有能力的商贾,放弃了贩盐的冲动。

  以上,只是百姓们及商贾们对精盐的反应。

  并未掀起什么大波浪。

  但对某些人来说,这可就不得了了。

  比如说国相李忠……

  夜已深。

  今日傍晚在京城各处张贴的告示,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往全国各个州县扩散的同时,在城中某处,李忠与某些人秘密会了一面。

  当夜,就有数骑快马,带了一些书信,不要命的奔赴东南方位的福州。

  那则告示所造成的影响,远还没完。

  第二日的朝会,李忠亲自带头,从各个方面,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批评精盐之策。

  然后带着一大群文官,逼迫陈皇下令废止精盐之策。

  武官那边,则以韩清山为首,纷纷表示拥护精盐之策,与文官们对着干。

  因为精盐之策所得的利益,就是他们的粮饷啊,所以这些武官们屁股决定脑袋,纷纷拥护。

  朝堂上吵得不可开交。

  陈皇也尤贵妃更是皱眉不已。

  然而,身为始作俑者的祝修远,杵在朝堂之上,听着他们的“催眠曲”,竟昏昏欲睡……

  不知过去了多久,祝修远睁开眼,偷偷的打了个哈欠。

  侧眸往大殿中间看去,一个文官还在那慷慨陈词,战斗力十足的样子。

  【求推荐票,求月票】
记住手机版网址:m.reed81.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