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31章 京都来信
第(2/3)页
大动静,万一叫左余哀的人看到了,免不了又搞出什么事情来。
提到左余哀,吴有缺仍旧不放心,
左余哀他们恐怕,没这么容易放弃,只是,吴有缺也不知道接下来他们打算怎么做。
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得了,时间不早了,我也该上路了。”
裴庆之咕噜噜一口喝下大半壶酒,随后油光满面的站了起来,老怀大慰的拍了拍吴有缺肩膀。
“小子,你还活着,真好。”
“珍重!”
言毕,裴庆之拿过桌子上剩下的半坛老酒,纵身一跃,跃过高墙后,很快便没了踪影。
裴庆之走后,吴有缺像个雕塑似的,坐在板凳上久久没有动作。
裴庆之这个老熟人走了,吴有缺心也随之空了。
不过这会儿不是儿女情长的时候,
大吴帝国的现状,让吴有缺很是担心,恐北周尚未南下,这江山就已经破碎不堪了。
吴国啊,还不到百年历史,就已经垂垂老矣!
已经散发着一股子刺鼻难闻的恶臭味。
腐败无处不在。
流民遍地都是。
这两天他听到一个骇人耸闻的事件,廖文博九族被诛之后,尸体没有掩埋,而是低价卖给了平民百姓。
拿回去吃了。
其他地方不知道,就吴有缺之前去国子监读书的路上,屋檐底下,街头巷尾,到处都是那些饿红了眼的流民。
城中还好一点,
城外更可怕,
城外,简直跟野兽肆虐的丛林一般,到处都有冻死骨,到处都有扎堆的流寇。
听说落到那些流寇手里,丢的可就不只是钱财了,连身上百八十斤肉,也会叫他们剐了煲汤。
但凡有点常识会知道,流民的规模一旦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有义军。
税收太重了。
要是风调雨顺还好,底层老百姓勉强还能过活,一旦遇到灾年,大量的老百姓无奈之下只能抛下土地,背井离乡,去其他地方找活路。
吴有缺其实也能理解安靖帝,高税收,也是无奈之举。
毕竟强敌在侧,
吴国偏于一隅,仅有两千万人口,却养着足足五十万大军。
这意味着四十个人就要养一个兵,再把官吏算在里边,平均下来可能十几个人养一个兵。
相当于两个家庭养一个当兵的,赋税不重就怪了。
问题是现在还没开始打仗就已经这样了,倘若打起来了,恐怕北周没进来,这大吴治下的百姓就要饿死几百万人。
这可一点都不夸张,
比如汉武帝,提到他,后世每一个汉人都忍不住竖起大拇指,倍感荣耀!
却不知,汉武帝穷兵黩武三十年,治下的老百姓人口直接锐减一半。
匈奴都没他弄死的多。
诸葛亮北伐十二年,其导致的结果就是民不聊生,后来魏兵入川,蜀国百姓夹道欢迎。
多读点历史,你就会发现,真正可怕的不是昏君,有雄才大略的君王才是真的可怕。
有雄才大略还不算最可怕,最可怕的是有雄才大略的君王,行差踏错,走上歪路了。
再他妈强大的国家,也架不住傻逼糟践。
吴有缺很担心,
有一件事他记得很清楚,那就是他穿着朝服下朝时,途径街上,街道两旁的那些流民,他们看自己的眼神,很恐怖。
吴国,已经脱离群众,内忧外患,举世皆敌!
朝廷和老百姓之间的关系,犹如一根紧绷的弦,暂时还能维持现状,可要是,一旦关承皿叛乱,天知道会有多少流民起义搞事情。
当吴国到了那样一个境地时,就算北周无法攻克长江防线,失去吴国支援的庐江,便如同无根的浮萍,坚挺不了多久就会易主。
由此,吴有缺让乔翀打造一些船只,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他们可以乘船离开庐江,离开吴国,去海外。
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估计这会儿,关承皿肯定吓尿了吧,呵呵!”
因为秋彤的死,吴有缺对关家人恨之入骨,要不是为民族大义,为江山社稷,关家死不死,跟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reed81.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